查看原文
其他

两会看招:“假”朋友圈咋真火了?|中国新闻奖秘笈

夏文 中国记协 2023-10-11

中国新闻奖是全国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。自1991年设立的30多年来,7700余件作品获奖,树立了新闻报道的“样板”和“标杆”,成为优秀作品和经典案例的宝库。全国两会召开在即,媒体报道蓄势待发。一年一度的重头戏如何出新出彩?透过近几年获得中国新闻奖的两会报道精品,我们可以探寻创意思路,借鉴创作经验,获得报道启示。

今天中国记协网编辑部开设“中国新闻奖秘笈”专栏,首期推出“两会看招”系列报道。敬请关注。

2017年3月2日,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频率“中国之声”微信公号推出基于朋友圈场景的视频H5作品《主播朋友圈都有啥?》,以主播抠像视频结合虚拟朋友圈的形式,对中国之声两会特色节目进行预热报道,作品浏览量近120万次。
在此基础上,我们创作的《“央广主播的朋友圈”系列H5报道》获得第28届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奖项融合创新一等奖。


《主播朋友圈都有啥?》作品截图


扫码查看作品

为何虚构的朋友圈H5视频作品能够引起网友的转发欲?笔者作为《“央广主播的朋友圈”系列H5报道》(以下简称《朋友圈》)的主创人员之一,试图通过总结作品的制作经验,为今后创作两会新媒体产品提供一点思路。

技术从简,“微创”先行
众多微小的创意,是支撑《朋友圈》作品的基础。2016年中旬,网络上就出现了朋友圈形式的视频H5商业广告。《朋友圈》整个制作团队共4名成员,两会期间要完成该系列共4期作品,因此必须采用简便可行的技术方案。整个作品分为虚构的朋友圈与主播视频两部分,朋友圈的图形内容在Adobe Photoshop及After Effects中制作,主播抠像亦在After Effects中完成。作品所涉及到两款软件的技术操作比较基础,避免复杂动画,确保制作效率的同时,也有效预防因技术难度过高,导致成品与预想效果出现重大偏差的风险。
技术从简不代表作品简陋,每一期作品都力求有惊喜,有新意。我们逐期加入主播、朋友圈及网友三方互动,精彩不断。这里举两个实例:作为80、90一代人童年的回忆,游戏《超级马里奥兄弟》中顶箱子出金币的场面深入人心。因此第二期《朋友圈》中设计了一个游戏场景:朋友圈里一位神秘人物分享了游戏《超级马里奥兄弟》中的宝物箱子,主播看到后,击打箱子,画面里飞出无数红包,主播顺手捡起其中一个红包拆开。
第二期《朋友圈》作品,主播“顶宝箱拿红包”画面。
而第三期主播申请加你好友,则一反虚拟微信类H5作品常态,用户可以点击拒绝。随后主播出现并“击碎”屏幕,与制作团队共同说出“你可以不加主播好友,但中国之声的两会节目可要继续关注”。类似的“微创新”还有很多,只要对用户习惯的事物稍加改变,便可为作品添彩。
第三期《朋友圈》作品,网友点“拒绝加主播好友”后,出现的“彩蛋”。

期数

设计的创新点

1

朋友圈与主播相结合,主播从照片中“走”出来。

2

主播在朋友圈里“顶红包”,加强主播与朋友圈内容的互动性。

3

主播申请加网友为“好友”,若点拒绝出彩蛋,点同意能看到三方视频通话。

4

视频H5没有交互,在视频结束后,网友可以自由浏览朋友圈内容。

《朋友圈》四期作品创新点汇总


细节拟真,内容“接地”

《朋友圈》能够给网友带来惊喜,离不开细节上的设计,如果总结为一个词,那就是“拟真”。
逼真的朋友圈界面,能给用户带来刷真实朋友圈的错觉,因此制作时特别注意字体、字号、行间距、颜色、各种图形等极力还原微信原汁原味的操作样态。在作品中,主播要“站”在自己的“朋友圈”上,帮助网友刷新内容,而如何“站”则成为最初策划的难点。如果虚拟的朋友圈画面与实拍的主播画面结合不当,将大大降低作品的体验程度。为此我们在主播脚下添加了一个浅浅的阴影,用这种方式使得主播的呈现更具层次感与合理性。
添加主播脚下阴影前后的画面区别。
主播与朋友圈的交互也注意细节问题。在设计主播划屏、点赞、出入画面等动作时,考虑其在朋友圈界面上的合理性,要求每一个动作都符合网友的使用习惯。交互过程中还要处理好虚实结合。如前文所述第二期《朋友圈》中,当“顶宝箱飞红包”画面出现后,若主播面对漫天飞舞的红包无动于衷,则缺乏真实感。因此让主播随手拿到其中一个红包,并自拍发照片的设定,虽然超出真实朋友圈的操作体验,但并不违背网友对作品的期待,更容易带来惊喜。

任何创意都离不开内容的支撑,只有形式与内容都接地气,作品才会使人信服。虽然整个朋友圈是虚构的,但其中内容都来自两会报道及相关素材。如在第一期《朋友圈》作品策划撰写文字内容时,我们避免直接暴露出节目名称,而是通过大家晒娃、晒吃、晒生活的方式,加上主持人的轻松解读,流畅过渡到节目的介绍与宣传,最终展现的是大家对两会民生话题的期待。生动有趣,而不是强塞内容。

把握节点,收获“红利”
《朋友圈》发出后,获得了网友的认可与转发。从第一期H5页面的访问数据统计来看,79%的点击量来自网友的朋友圈,这充分说明了网友主动分享对于作品传播扩散的重要性。
笔者认为,促使网友转发分享的原因,除内容与形式之外,还有媒体对发布时间节点的把控:两会开始后,各媒体纷纷推出形式多样的产品,无论在技术、资源、人力等方面,中国之声并不占优势。因此,我们将第一期《朋友圈》推出时间设置为两会报道的起始点,使得内容在相对平静时期获得了转发分享的红利,有了突出展现的机会。

两会新媒体报道带给我们的挑战与机会同在,《朋友圈》系列作品从策划到制作,既有对内容创作的经验与思考,也有对机遇的把握。当然,让用户认可作品,离不开两个基本要素:内容有用、形式创新,缺一不可。(作者: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新媒体中心夏文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中心王艺)

 秘笈帖 


1、技术从简,“微创”先行。“从简”不简陋,力求有惊喜、有新意。
2、细节拟真,内容“接地”。形式与内容都接地气,作品才会使人信服。

3、把握节点,收获“红利”。把控发布时间节点,是易于传播扩散的重要因素。

本期编辑:刘胜男 孙辉刚 张君

本文版权归中国记协所有,转发请注明来源为“中国记协”微信公众号。


中国记协

微信公众号 zgjxacja   

新浪微博 中国记协

中国记协网 www.zgjx.cn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